中國日報網|專訪“混子哥”陳磊:碎片化閱讀時代,不妨以“讀”攻“讀”
陳磊,筆名“混子哥”,江西人,是一位漫畫科普作家和歷史漫畫創(chuàng)作者。他創(chuàng)辦的自媒體平臺“混子曰”是科普領域的佼佼者,以幽默的敘事方式和輕松的畫風,生動地傳遞歷史、科學、文化、財經等領域的專業(yè)知識。他的代表作包括《知識點有畫面》系列和《半小時漫畫》系列,深受讀者特別是年輕人和學生群體的喜愛。
陳磊的系列作品
9月28日,在“書香長江”閱讀周?武漢書展暨第19屆華中圖書交易會現場,陳磊向觀眾分享了《知識點有畫面》系列圖書的創(chuàng)作故事。臺下的觀眾涵蓋了不同年齡段,其中中小學生尤其多,他們是“混知漫畫”的忠實粉絲。分享結束后,陳磊接受了中國日報的專訪,分享了他對漫畫創(chuàng)作、科普傳播的獨到見解。
陳磊現場為讀者作畫
中國日報:本次“書香長江”閱讀周活動以“新時代、新出版、新發(fā)展”為主題,您作為一名科普作家,觀察到了哪些閱讀中的新變化與新趨勢?
陳磊:客觀來講,我認為當下的閱讀呈現出碎片化、娛樂化和趣味化的趨勢。這幾個詞不是貶義詞,而是中性詞??焖倩?、直觀化的閱讀形式是這個時代的必然趨勢。隨著生活節(jié)奏的加快,我們不能奢望所有人都回到“挑燈夜讀”的時代。如今的社會需要與之相匹配的內容表達方式和創(chuàng)作形式。
中國日報:在當前閱讀習慣日益碎片化的環(huán)境下,如何創(chuàng)作出適合年輕人的作品,贏得更多讀者的青睞?
陳磊: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以“讀”攻“讀”。如果我們的讀者已經習慣了“短平快”的閱讀節(jié)奏,那不妨就借鑒這種閱讀特點,把大家熟悉的閱讀方式嫁接到漫畫敘事中來。讓我們的漫畫變得像短視頻一樣吸引人,像動畫片一樣有趣,這樣就算我們講一些枯燥的知識,但它依然能夠贏得讀者的喜愛。
中國日報:這次書展帶來的《知識點有畫面》系列是“混知”專門為學生群體開發(fā)的產品,涵蓋小學和初中的各類知識點。如何把這些枯燥而且龐雜的知識轉化為讀者易于理解的漫畫形式?是否有一套固定的方法來確保內容的呈現效果?
陳磊:首先要找到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。將這些知識匯總起來,去繁就簡,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(lián)系,然后將這些聯(lián)系編織成一條清晰的邏輯脈絡。這條脈絡將成為我們講述故事的主干。比如說,如果要講解一個物理知識點,我們需要考慮先講什么,后講什么,講到什么深度,這些都是我們在編排內容時要考慮清楚的問題。其次是根據我們的邏輯脈絡來設置畫面,以合適的視覺效果呈現出來。其實,漫畫只是表象,更重要的是漫畫背后的知識邏輯和敘述策略,這才是核心。
陳磊現場簽售
中國日報:在創(chuàng)作過程中,您如何平衡趣味性與準確性,確保讀者既能享受閱讀的樂趣,又能學到正確的知識?
陳磊:知識的準確性永遠排在第一位。我們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搭建牢固的知識框架上,確保內容的準確無誤,這最重要的任務。在此基礎上,我們再考慮如何將這些知識轉化為更易于理解的形式。
與其說我們在寫書,不如說我們在進行一種實驗。我一直認為,講述知識的方式比知識本身更重要。我們系統(tǒng)通過我們的工作,使那些難以消化的概念能夠以一種更輕松的方式被讀者理解。例如,我們之前出版的書《有的物理早知道》《物理化學早知道》,就是系統(tǒng)能夠通過“預熱”的方式,讓孩子們在更早的年齡接觸到這些概念。
中國日報:您之前提到,自己的定位是“不做生產知識的人,只做知識的搬運工”,這句話該如何理解?
陳磊:我們的工作就是實現知識與漫畫之間的創(chuàng)造性轉化。知識本身是固定的,我們也可以說自己是“知識的翻譯”或者“知識的包裝工”。我們把那些看起來枯燥的知識,通過吸引人的表現形式,變得生動有趣,讓更多人樂于接受和學習這些知識。在今天這種信息爆炸的閱讀環(huán)境下,我們始終堅持做優(yōu)質內容的輸出。無論是電子形式還是紙質形式,只要能有效傳播并傳達給更多的讀者,我們的“搬運”就是成功的。(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:周荔華 劉坤/覃伊蕊 薛靜迪 黎霞 王冰語)
新聞鏈接:http://ex.chinadaily.com.cn/exchange/partners/82/rss/channel/cn/columns/j3u3t6/stories/WS66f8ea0ca310b59111d9beca.html